2014年2月25日 星期二

維梅爾時代裡的音樂




維梅爾等許多17世紀的荷蘭黃金時期繪畫, 對於當時的生活是甚麼樣子,
給了我們很多的觀點和資訊,尤其是讓我們知道,當時的巴洛克時期的荷蘭人有多麼熱愛音樂.
音樂出現在宮廷裡,在大教堂裡,在街上,甚至在家裡. 音樂無所不在.
我們必須知道當時的音樂,並不是像如今古典音樂一樣,一種非常正式的文化活動,
而是比較像今天羅志祥,周杰倫等流行音樂,有才華的人自己寫歌創作,然後彈奏,
所以當時的作曲家同時也是演奏家.  
時這些音樂也都有非常高的藝術價值.
當我們今天聽到古樂巴洛克音樂,可能會認為那是古典音樂的一部分,很老,很冷門的感覺
但其實恰恰相反, 許多當時的流行歌曲到今天也都非常好聽,因為那時的音樂建構於舞曲之上,
很多音樂都可以拿來跳舞,也因為這種富有律動與膾炙人口的風格,
使得這些
十七世紀的巴洛克音樂在400多年後
1980年代再度風靡整個歐洲,所以說古樂並不局限於古典,而是一種像時尚一樣,復古又創新的流行風格.



回到當時十七世紀的歐洲, 那時候的音樂之都並不在維也納,而是義大利
因為從文藝復興時期開始,商人崛起,富有的大城像是佛羅倫斯,與威尼斯共和國都大力的贊助藝術與音樂的發展,
從人人都可以唱的愛情流行歌曲到歷史上第一部歌劇,與技巧瘋狂的器樂曲在十六十七世紀之間像百花盛開一樣的綻放
到了十七世紀,義大利的音樂家已經是歐洲各大宮廷的品質保證, 如法國巴洛克的大本營-凡爾賽宮,到處都是來自義大利的音樂家.
巴洛克音樂最有特色的地方在於,各個不同的國家擁有各自的音樂風格,就像語言一樣
而維梅爾就出生於這樣一個以義大利早期巴洛克音樂為主流的大時代
這樣應該已經知道維梅爾畫裡彈奏樂器的女孩們在演奏的大概是甚麼樣的音樂了.



維梅爾畫裡的古樂器


我們現在所知道維梅爾關於古樂器的畫作總共有2支魯特琴,1台大鍵琴,3把古大提琴,5把西特琴
1
把巴洛克吉他,1把小號 2台小鍵琴
這樣的數目,可見維梅爾對音樂的重視

當時荷蘭的中產階級與商人崛起,有錢人特別喜歡在訂製裝飾美麗,精雕細琢的樂器,
第一,用來培養藝文的素養,第二,也用來顯示他們最時尚的生活美學.
在今天古樂復興運動的歐洲,當你想要購買樂器時,也可以請做古樂器的師傅為你訂做,甚至在大鍵琴上作畫.
除了有錢人之外,平民階級也對音樂擁有相同的熱情



小鍵琴:
小鍵琴的英文為:Virginal,其中Virgin為處女的意思, 所以這個樂器又名 處女琴
之所以會叫處女琴的原因呢,有可能是因為當時在荷蘭彈奏此樂器的大多數是年輕的女性,
也有可能是來自於她的聲音,她擁有比大鍵琴更為纖細的音色,
然而傳說中,她是當時英國黃金盛世的女王-伊莉莎白一世,最喜歡也最常彈奏的樂器
而伊莉莎白 終生未婚,所以被稱為處女女王”, 而小鍵琴也因為她而擁有的處女琴的美名

她是一台比大鍵琴還小的鍵盤樂器,當然也就方便攜帶,
她看起來像是一個長方形的小壁櫥或桌子,你可想像家裡一台這樣的樂器,當在桌子上上網或是寫作後
有雅興想要彈彈音樂,只要打開蓋子就可以彈奏了,非常方便!
維梅爾畫裡的小鍵琴都為典型的荷蘭式小鍵琴,我們可以看到鍵盤在樂器的右方,另一邊是音箱
樂器裡面有一個撥子,撥動3分之1長度的琴弦,使之震動, 而這樣使樂器得以發出溫暖,與豐富的共鳴聲.
維梅爾畫裡的小鍵琴,如今依然可以在歐洲的樂器博物館看到
她是當時享譽國際的小鍵琴工匠,也就是來自比利時-安特衛普的 路克家族Ruckers family所做的樂器
路克家族與當時義大利的史特拉底瓦里,瓜奈里等小提琴工匠一樣匠心獨具,是當時樂器的品牌保證.



西特琴  

西特琴是曼陀鈴或是烏克麗麗的祖先 在當時17世紀中葉的歐洲是非常熱門的樂器,
在維梅爾的畫作裡,出現程度位居樂器之冠
雖然她看起來與魯特琴相似,然而她卻來自一個非常不同背景
最明顯的就是她的音色, 西特琴的琴弦是由金屬弦做的,而魯特琴的琴弦則是由羊腸,也就是羊的腸子所做的
通常人們會拿一個撥子撥奏琴絃,在金屬弦的震動下,發出一種大聲清脆的金屬聲,對我來說有一種武俠式的豪邁感
西特琴大多象徵著和諧的愛情與家庭,因而在繪畫上廣受歡迎


魯特琴

魯特琴是我第二個最愛的樂器
莎士比亞在他的戲劇無事自擾,出現一句話羊的內臟能使人類的靈魂出竅
而羊的內臟就代表著魯特琴與古大提琴的羊腸弦, 可見這種音色在大文豪莎士比亞的形容之下有多麼迷人
魯特琴是古典吉他的祖先, 然而他並不只有一種, 魯特琴是家族性的樂器,
甚麼是家族性的樂器呢? 我們知道在文藝復興晚期許多的樂器就像現在的小提琴與薩克斯風一樣,從低音的大提琴,中音的中提琴到高音的小提琴都有, 而魯特琴和古大提琴當然都有從低音到高音的家族樂器
比如說低音魯特琴因為弦很長,大約2公尺這麼大, 能夠演奏出澎湃與共鳴的音響.
魯特琴同時也是琵琶的遠親,因為他們都曾經來自同一個淵源, 那就是阿拉伯的烏特琴
魯特琴,英文為Lute是來自阿拉伯文木頭的意思,
我認為他的音色是詮釋維梅爾的畫最好的代表,因為他的音色沉靜,優雅 甚至細膩
當時魯特琴從文藝復興開始可以說是大街小巷,從貴族到平民最受歡迎的樂器,
因為方便攜帶,隨時可以創作歌曲, 就算是到了今天,在歐洲也是依然是古樂器裡最受歡迎的樂器之一
當時的人們最愛用這種樂器創作與彈奏情歌, 尤其是悲傷的愛情,因為這種沒有結果的苦戀,才是最高尚的愛
所以我認為魯特琴是最能傾訴愛情的樂器之一.


巴洛克吉他
 維梅爾只畫一幅巴洛克吉他的作品
巴洛克吉他在17世紀後開始熱門起來,與魯特琴分庭抗禮,
因為他突破了魯特琴的音色,更為大膽,更為奔放
尤其是撥奏琴絃時那種乾脆俐落的和聲, 音色豪邁動人
在西班牙與伊比利半島非常的受歡迎
維梅爾可能是想要描繪出一個新的舞台給這種情感豐富的樂器
在當時巴洛克吉他被形容為惡魔的樂器,惡魔從吉他的音箱裡侵入彈奏吉他中的女孩,迷惑她
可見巴洛克吉他影響的魔力驚人!
在維梅爾的畫裡,你可以看到女孩彈奏魯特琴時,琴絃震動的樣子,彷彿聽的到音樂的震動
這就是維梅爾了不起的地方!


大鍵琴 

大鍵琴可謂當今最知名的古樂器了,
很明顯,他就是現代鋼琴的祖先,
大鍵琴鍵盤上的每個按鍵,都有一個用鳥的羽毛所做的鉤子連接著,當你按下去,就會勾動琴弦進而發出聲音.
而鋼琴則是用敲的,所以雖然是鋼琴的祖先,但事實上,大鍵琴還更接近於魯特琴與吉他這種撥弦樂器!
大鍵琴擁有非常多的獨奏作品,同時也是合奏必備的樂器,因為巴洛克音樂是由數字低音所創作的,
數字低音是指當時巴洛克時期,在低音譜上的音符下會標註數字,代表著不同的和聲
而大鍵琴就是彈奏出這些數字來伴奏.
當我們聽巴洛克音樂時,腦海中會浮現出富麗堂皇的景象,
而大鍵琴的音色就像是貴族用餐時, 水晶燈與玻璃杯的敲擊聲, 非常的清脆華麗.


古大提琴

古大提琴,絕對是我最愛的樂器的第一名,
在我出國學習古樂之前,我看了一部中文翻譯為日出時讓悲傷終結的法國片
描述法國古大提琴家的傳記, 裏頭的古大提琴配樂讓我感動得一蹋糊塗,因而促使我踏上旅歐學習古樂的道路.
古大提琴當然就是現代大提琴的祖先, 然而相較於現代大提琴,古大提琴擁有更為豐富與優美的性格.
他有67條羊腸弦, 拉弓的方式如同二胡
因為弦多,所以可以簡單的拉奏和聲或是為自己伴奏,
古大提琴的音色美到一種境界, 他可以發出女孩嘆息與野獸低鳴的聲音,音樂的線條就像是Pizza上的起司一樣,
綿延柔軟,還會拔絲! 你就可以想像這種樂器的音樂有多麼迷人!
古大提琴的淵源和魯特琴一樣,來自於阿拉伯的烏特琴,
因為當時阿拉伯文化深深地影響了伊比利半島的西班牙王國,
而使烏特琴傳入西班牙, 經過一段時間的改良, 16世紀左右出現了Vihuela
他可以用手指彈奏,用撥子撥奏或是用弓來拉奏,因而演變出了魯特琴與古大提琴.

古大提琴是男人的完美象徵,因為在歐洲古希臘羅馬的古典文化中,
太陽神與音樂之神阿波羅,手上拿的像豎琴的七弦琴,因而弦樂代表著光明,而阿波羅也是完美男人的化身.
我們可以看到維梅爾的畫中,彈奏小鍵琴的女孩旁邊有一把古大提琴靜靜地躺在那裏,
因為畫裡的女孩雖然彈奏著處女琴,但陰暗的色調與畫作老鴇的背景,暗示著她擁有可以買賣的世俗愛情,
而左邊的古大提琴靜靜的躺著,無人拉奏,
代表著一個真心有為的男人,靜靜的默默的等待著她的真愛.



文.攝影-蔣皓任Martin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